欢迎光临-新时代阳光志愿者社区驿站官方网站!
咨询热线
400-0022-217
公司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亲海国际A座825室志愿者总部基地
您的位置: 首页>>媒体报道

莫愁前路多坎坷 长武救助伴左右

作者:新时代志愿者 来源: 时间:2021-04-27

莫愁前路多坎坷 长武救助伴左右

本报记者闫洁通讯员张鹏

4月5日9时,陕西省长武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贺凯、巨文涛在例行巡查时,发现一名衣衫破旧的女子走在312国道洪家段上,不时走到路中央,非常危险。两人迅速上前询问,该女子精神恍惚、答非所问。两人向站里报告后,先带该女子进行核酸检测,结果显示正常后入站救助。

待女子一番洗漱休息后,救助管理站开始了帮助她寻亲的工作。经过两天的耐心沟通,终于得知该女子名叫周某某,家住重庆市永川区,老公叫刘某林。工作人员迅速与刘某林取得联系,了解到周某某因独生女自杀身亡导致精神失常,已离家出走数月,其间家人报警寻找未果。在得知人在长武县救助管理站的消息后,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。

当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正为周某某找到家而高兴时,4月8日19时左右,又接到热心群众电话,在312国道十里铺驿站附近的亭子里发现一位男性流浪者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发现该男子携带剪刀、棍棒等危险物品,于是请公安机关配合。在收存保管危险物品、将其送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后,安排入站救助。

洗头、洗澡、刮胡子、换衣服后的男子与之前判若两人。工作人员在他吃完饭心情放松的时候开始与他聊天,听口音像是四川的,随后根据他的只言片语,得到梓潼县、长卿村等信息。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网络查询到确有此处,接着查到乡镇办电话进行联系,没想到对方以为是诈骗电话多次拒接,后来通过当地派出所联系到村干部,才得以进一步沟通。在和村干部核对信息后了解到,这名男子叫刘某,56岁,四川省梓潼县长村民,早年因丧妻导致精神失常,与儿子相依为命,在儿子外出打工后走失。

为了让两名受助人员早日回家团聚,4月9日,站长张亚锋带着张鹏、巨文涛踏上了护送返乡之路。三个人轮流驾驶,17个小时后到达梓潼县长卿镇人民政府院内。当把刘某安全交给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时,对方为他们竖起大拇指。顾不得休息,稍事整顿他们继续奔赴下一个目的地。4个小时后,到达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,当刘某林看到妻子的那一刻,激动得泣不成声,紧紧地拉着妻子的手,似乎怕一松手妻子又会走失。为表达感激之情,刘某林向长武县救助管理站赠送了写有“寻亲解困情暖人心”的锦旗。

这一次横跨三省市、往返2400多公里的成功救助,既是对长武救助人能力素质的挑战,也检验了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,积累了经验。

近年来,长武县不断完善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,2019年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开展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,着力在照料服务、救助寻亲、街面巡查、落户安置、源头治理等环节上建机制、压责任、提质量、优服务,实现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档升级。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在站滞留人员报请登记户籍,按特困人员落实相关政策稳定安置,长期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。对县域内有流浪倾向或易走失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、建立台账、定期回访,指导镇村和家庭加强看管照料,从源头上管控治理。按照“站内照料是常态,站外托养是例外”的原则,提升站内照料能力,重点从内部管理、生活照料、卫生防疫、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。寻亲是救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,长武县救助管理站总结出了“听口音辨别地域,查网络缩小范围,调户籍确定地点,连视频确认家属”的工作经验,为顺利开展寻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这支仅有4人的救助团队,就有3名党员,他们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,承担着全县范围的救助管理任务,多年来未发生一起流浪乞讨人员冻饿死伤等极端事件,屡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县领导的表扬。因为经常与蓬头垢面、精神失常的流浪乞讨人员为伍,他们曾被家人埋怨、遭到路人白眼,但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“民政为民、民政爱民”的工作理念。虽然每天有跑不完的路、受不尽的累,但他们心甘情愿地奔波在大街小巷的犄角旮旯里,2018年至今先后帮助48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家。

(来源:中国社会报2021.4.21)